注冊制被“擱置”/IPO加速或推動LED產業新一輪兼并購熱潮
作者: 來源: 日期:2017/3/8 人氣:113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國保險行業監管機構正考慮進行行業監管改革,此舉可能令業內規模最大、償付能力最強的公司重新展開海外擴張的步伐。
??與此同時,關于注冊制的問題,目前相關主管部門擱置注冊制的信號也已經越來越明顯。這無疑將給2017年的LED產業帶來兩大現象:IPO排隊和尋求兼并購。
??眾所周知,資源整合最快捷的手段莫過于企業間的并購整合。無論是大企業吞并,還是股權收購,都直接促進了雙方資源的整合。
??“隨著行業的發展,大量資本不斷涌入,LED企業面臨殘酷的優勝劣汰命運。從2015年起,行業整合并購頻繁,開始選擇縱深產業鏈,生產、銷售高附加值的產品。”高工產研董事長張小飛博士指出。
??的確,早在2015年LED照明行業發生的并購案例就已過超40余起,涉及金額超過300多億元。其中,海外并購潮有6起。
??在進入2016年之后,國際照明巨頭開始頻頻分拆出售其原有的傳統業務,與國際巨頭企業收縮業務相反,中國本土LED企業迅速崛起。木林森、三安光電、飛樂音響、華燦光電等頻頻通過收購海外資產,加速海外布局。
??高工產研LED研究所(GGII)認為,中國LED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轉型,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同步時期已經到來。
??“LED行業里并購案頻繁發生,在時下全球一體化進程持續加速的契機下,中國LED企業必須把眼光放得更長遠,應該意識到一家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僅僅依靠內生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同樣也需要借助并購的外力,內力外力相得益彰,方能錦上添花。” 鴻利智匯副總經理王高陽提出。
??木林森市場總監孫少峰也認為,“中國LED企業已經由過去的技術實力偏弱到現在工藝水平的提升,我們做的產品足夠好,且價格足夠便宜。這些跨國巨頭就開始逐步放棄這些勞動力密集型產品,轉型其他產品。”
??此外,根據全國人大會議新聞發言人傅瑩介紹,今年4月份《證券法》修訂草案應該能夠再次提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這意味著倍受資本市場關注的《證券法》“二讀”終于再次提上了日程。
??不過,《證券法》“二審”不涉及注冊制內容,這是符合中國股市發展現狀的,同時也有利于推進《證券法》“二審”工作的順利進行。畢竟在去年2月劉士余接替肖鋼出任證監會主席之后,管理層乃至高層對待注冊制的態度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
??最明顯的就是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并沒有提及注冊制內容。而今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沒有提及注冊制內容。與此相對應的是,《證券法》的“二審”也不再提及注冊制內容。
??而在注冊制擱置的背后,首先是管理層乃至政府高層對待股市、對待注冊制的態度發生了改革。因為經過了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的三波股災之后,從管理層來說,股市穩定才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盲目冒進推進注冊制,難免會引發股市的進一步波動,甚至不排除再度引發股災的可能性。而不論是從股市還是從中國經濟的全局來說,防范金融風險的發生是位居首位的事情。而既然注冊制一度讓市場為之談虎色變,那么暫時將其擱置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之所以將注冊制暫時擱置,實際上是目前A股市場注冊制的條件還并不成熟。注冊制是市場化較為成熟的資本市場的產物。它不僅要求投資者,而且也要求融資者也要成熟,包括監管者也需要成熟。同時注冊制也需要嚴刑峻法作為保障,它要求投資者的利益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而就此而論,目前A股市場距離推出注冊制的要求還相距甚遠。
??而從A股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IPO發行一再提速。尤其是進入2017年,IPO更是高速運行。整個一月份IPO都是保持“一日三新”的發行節奏。
??這種高速發行大大縮短了企業IPO上市的時間。
??正如劉士余主席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所說的那樣,“注冊制是監管的方法論的要求,和行政核準制并不對立。注冊制既不要理想化也不要神秘化。”也正因如此,《證券法》二審不涉注冊制也就不足為奇了。
??今年以來,證監會已經核發了7批IPO批文,78家企業共計籌資總額不超過385億元。
??全國政協委員、深交所原理事長陳東征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前的IPO速度并不算快,上市融資順暢了,可以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
??當然,數量多少不是關鍵,關鍵在于把握住上市公司的質量。這需要多方合力,比如,要求保薦機構要對保薦的項目做好盡職調查,對“帶病申報”堅決說“不”;對發審委委員來說,就要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權力,堅決不給存在問題的公司放行。
??我們看到,今年以來,已有9家公司首發申請被否,還有3家暫緩表決,獲得通過的共有65家,通過率為84.4%,遠遠低于去年同期的97.37%。
??高工LED梳理了2016年中國LED企業海外并購的案例做了匯總。
??1、木林森收購朗德萬斯終于敲錘落定
??3月5日,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745)發布稱木林森參與收購歐司朗旗下朗德萬斯終于敲錘落定。
??歐司朗照明公司 (OSRAM Licht AG) 首席執行官Dr. Olaf Berlien 表示:“此次交易的順利完成是歐司朗戰略轉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作為高科技企業,我們將會以更為強勁的勢頭投入到更具吸引力的未來增長市場。”
??通過本出售案,歐司朗在落實汽車及特種照明 (SP)、照明系統解決方案 (LSS) 和光電半導體 (OS) 三大支柱戰略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借著此次交易,歐司朗與木林森也達成了戰略合作意向,木林森將會從歐司朗位于馬來西亞居林的新工廠采購 LED 芯片。
??“歐司朗的專利很多,中國企業收購可以打破長期以來的專利封鎖,對傳統芯片巨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壓力。”孫少峰坦言,未來海外收購方向一定是新技術,專利,渠道。
??2、華燦光電并購美新半導體
??2016年7月,華燦光電透露并購目標,標的資產為和諧芯光(義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簡稱“SPV”),由SPV向本次交易的目標公司的股東購買目標公司100%股權。本次交易的目標公司為MEMSIC, INC. (美新半導體),是全球微機電(MEMS)傳感器行業技術領先的企業。
??全球MEMS器件市場規模2018年預計達到220億美元以上,年復合增速約13%,中國已成為MEMS器件需求最大的市場。公司擬收購美國傳感器企業MEMSIC,加碼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領域。
??MEMSIC加速度傳感器和磁傳感器業務規模位列全球前茅,若收購完成將有力增強公司在傳感器業界的實力,為華燦光電提供另一業績增長點。
??在華燦光電營銷總監施松剛看來,“收購對行業的格局會有改變,但是速度不會那么快。如果收購成功,真正帶來的影響也會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體現出來。本身LED行業正在經歷快速洗牌過程,格局上可能會有一點改變。”
??3、康佳照明與東芝照明強勢聯合
??2016年6月,安徽康佳綠色照明技術有限公司與東芝照明株式會社戰略合作正式啟動。康佳照明“聯姻”東芝照明之后,康佳照明銷售額將迅速升至10億元,實現跳躍式發展,躋身中國LED照明行業前列,并在全球照明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未來,康佳照明的目標是立足馬鞍山,將馬鞍山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LED照明生產重鎮。
??本次戰略合作的達成,意味著康佳照明將整合東芝照明中國區的技術與營銷人才,獲得先進的制造工藝、更好的品質控制方法、更優秀的供應鏈,而產品線也將得到極大的擴充并得到東芝照明長期以來在產品上的技術與經驗積累。
??據了解,通過和東芝照明的戰略合作,康佳照明再添昆山、福州、惠州三處制造基地,形成了巨大的供應鏈和生產能力。未來5年,康佳照明產品將實現全面覆蓋,重點瞄準歐、美、日韓和國內四個市場,力爭實現康佳照明未來3年20億元的銷售目標。
??對于,中國企業收購日韓LED企業,孫少峰認為,“未來日韓企業也是中國收購的目標,只要愿意賣,就肯定會有中國企業來買。海外收購一定會加劇行業的洗牌,力量的集中就是行業的洗牌,一旦鶴立雞群,原來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4、三安光電收購GCS遭否決 雙方成立合資公司
??2016年8月,三安光電全資子公司以自有貨幣資金2.26億美元收購GCS HOLDINGS, INC.(以下簡稱"GCS") 100%股權,未能獲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審批通過。
??設立于美國加州的GCS( F-環宇),雖聲明合并是基于通訊元件發展,但其技術產品應用涉及美國國防軍事工業,因此外界認為三安并購的原因,很可能具有國防考量。此前,市場預期此并購案將遭美國 CFIUS 嚴審,甚至恐因該案涉及美國國家安全問題而遭到否決。
??鑒于雙方均從事晶圓生產工藝的開發及制造,就合作達成共識,為實現雙贏目的,雙方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決定聯合資源共同出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經營范圍主要為消費電子與移動裝置生產工藝,涵蓋手機射頻、濾波器、光通訊芯片、電源管理及新型技術開發等。
??5、東山精密收購MFLX100%股權
??2016年7月,東山精密、Dragon Electronix Merger Sub Inc.(公司在美國特拉華州設立的全資子公司)與MFLX 公司共同簽署了《AGREEMENT AND PLAN OF MERGER》(以下簡稱“《合并協議》”)。
??根據《合并協議》顯示,MFLX公司的每股合并對價為23.95美元,交易總價預計6.1億美元(約合39.84億元人民幣)。
??MFLX主要從事FPC(柔性電路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生產制造基地位于中國蘇州市,主要研發中心位于美國和中國,銷售網絡遍布全球。
??根據Prismark的統計結果,目標公司以6.3億美元的產值在2014年全球PCB制造商中排名第27位,在專業FPC制造商中排名第5位,收購后的MFLX將成為國內最大的PCB和FPC廠商之一。
??東山精密表示,本次交易將提升公司的國際影響力,幫助公司借助目標公司的品牌效應,迅速建立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認知度。本次交易的達成將有效促進東山精密的國際化進程,資源的協同效應將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電子行業的競爭地位。